邮箱:mamobio@163.com

首页 > 知识库 > 医学知识 > 一文带你了解多个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快快收藏!

知识库

推荐新闻

研究新闻

产业文章

一文带你了解多个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快快收藏!

发布:大分子生物 阅读量: 医学知识 2022-07-14

一文带你了解多个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快快收藏!(图1)

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不可避免的终点。其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对患者的治疗选择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心力衰竭涉及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心肌牵张、心肌损伤、心肌基质重塑、炎症、氧化应激和肾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过程,其中每都涉及相关的生物标记物。

早在20多年前,B型利钠肽(BNP)就被广泛用作心力衰竭诊断的标记物。近年来,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也被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大分子生物医药网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心力衰竭标志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希望为心力衰竭的预防、诊断和精确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钠尿肽

钠尿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是反映心肌容量负荷最经典的标志物,反映室壁压力变化情况。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主要由心房肌细胞分泌,储存在心房颗粒中;BNP由心室肌细胞分泌后即入血,因此更适合作为心衰的生物标志物。

BNP前体形成后被水解为BNP和无活性的N末端前体BNP(N-terminal proBNP,NT-proBNP),BNP由血清中的钠尿肽受体C和中性内肽酶降解,NT-proBNP在肌肉、肝脏等组织器官中降解。

BNP和NT-proBNP的应用价值相当,但NT-proBNP的半衰期(120min)长于BNP(20min),此外,NT-proBNP含量受脑啡肽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影响更小,因此更适合心衰药物治疗期间疗效监测。

肌钙蛋白T和肌钙蛋白I

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输出量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氧供失衡,心脏前负荷的逐步增加会使氧供失衡进一步恶化,进而发生心肌缺血及心肌损伤,尽管很多心衰患者同时患有冠心病,但是,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I(TnI)的动态变化仍然是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体现,在无冠心病的患者中,这些提示作用更为显著。

然而,仅有6%-10%的心衰患者会出现肌钙蛋白(cTn)阳性,其敏感度较低。高敏肌钙蛋白(high sensitive cTn,hs-cTn)问世后,90%以上的患者都可以检测到hs-cTn的表达,有效的提高了cTn在心衰诊疗过程中的敏感度,使得hs-cTn能在更多的心衰患者中发挥评估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

近年来,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 protein,MMP)在评估心肌重构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研究,MMP及其抑制剂的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比值被认为与心肌重构的进程存在较大相关性,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炎症介质及心肌纤维化标志物


目前已被证明与心力衰竭病程显著相关的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ɑ(tumor necrosis factor-ɑ,TNF-ɑ)、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经典炎症因子。

组织损伤通常可以引发自身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的组分(包括促炎因子、细胞黏附因子、趋化因子)能够参与应激反应和组织修复过程,但长期的慢性炎症反应同样导致心肌纤维化和心衰的进展。细胞表面受体可以被蛋白酶降解并分泌入血,与其他入血的炎症因子一起可作为心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此外,一些新型的炎症标志物同时能够直接参与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也被证实能够作为心衰生物标志物。

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15)是一种跨膜蛋白,能够作为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标志物;肿瘤生成抑制因子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2,ST2)是IL-1家族中的一员,膜结合ST2与IL-33的结合能够发挥抗心肌肥厚和抗纤维化作用,而可溶性ST2(soluble ST2,sST2)则发挥相反作用。半乳糖凝集素3(glactin-3,Gal-3)能够激活巨噬细胞和促进纤维增殖。这些新型的标志物均与心力衰竭病程有显著相关性。


去甲肾上腺素和醛固酮


心力衰竭发生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相继激活,其引起的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在短期内可以提高心输出量,但其持续升高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和心肌重构,导致心功能恶化和心力衰竭进展。

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和醛固酮的含量能够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作为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无论是否存在症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和醛固酮的含量均显著增加,并随着病情的进展进一步升高。


其他标志物


微小RNA和其他非编码RNA在心力心力衰竭的调节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血清中较为稳定,也可以作为心力衰竭的生物标志物。

总结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其发病率将随着人口老龄化而进一步增加。根据生物标志物对心力衰竭进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虽然大量研究证实bnp/nt-proBN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其边界值往往会根据不同的临床情况进行调整,如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

同时,BNP/NT-proBNP对各种类型心力衰竭的区分能力较弱。近年来发现的sst2和Gal-3的特异性相对较高,这为心力衰竭诊断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临床工作不仅需要一些生物标志物来指导患者的治疗方向,但也有一些生物标志物作为治疗目标,以实现心力衰竭患者的个体化和准确治疗。


(声明:本网所转载的文章内容仅作为信息资源提供与分享,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用于或依赖于任何诊断或治疗目的,此信息不应替代专业诊断或治疗,如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加载中~
加入收藏 ()
分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