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前沿 > 药学研究 > 深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ARCoV在中国成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学术前沿
推荐新闻
2023粤港澳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峰会时间:2023年3月...
对于一般食品,经过提取后得到透明澄清的液体,检测亚硫酸...
数字PCR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单拷贝,并且摆脱对标准品的...
Whisper是最新的Evosep One创新,可实现...
数字PCR是全新的定量技术,基于单分子PCR方法来定量...
先前已有初步证据表明,在男性向父亲角色转变后,大脑皮层...
研究新闻
Kv1.3作为一种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在T淋巴细胞和B...
Kv1.3作为一种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在T淋巴细胞和B...
晚钠电流(late sodium current, I...
疼痛是临床上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发生与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
2023 CBIC第八届细胞生物产业(上海)大会 时间...
2023国际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深圳)大会 Inter...
产业文章
Kv1.3作为一种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在T淋巴细胞和B...
Kv1.3作为一种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在T淋巴细胞和B...
晚钠电流(late sodium current, I...
疼痛是临床上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发生与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
2023 CBIC第八届细胞生物产业(上海)大会 时间...
2023国际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深圳)大会 Inter...
深入研究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ARCoV在中国成人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柳叶刀-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最近发表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兰娟院士的一项研究,旨在初步评估一种编码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mRNA疫苗——ARCoV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I期试验表明,所有五种剂量的ARCoV都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可以诱导可接受的安全性和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这支持ARCoV的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
背景
为了遏制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感染,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评价编码新型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mRNA疫苗——ARCoV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
方法
这项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树兰医院开展的ARCoV单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Ⅰ期试验,招募了18-59岁、SARS-CoV-2阴性的健康成人,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肌肉注射疫苗或安慰剂。疫苗剂量分别为5μg、10μg、15μg、20μg和25μg。每个区组的前6名受试者为哨兵(sentinels),与其余18名受试者一起按5:1的比例随机分至六个试验组。在第一区组哨兵接种最低剂量疫苗满4天、安全性分析得以确认后,同一剂量组其余18名受试者继续入组,第二区组的哨兵接受首剂接种。各试验组均接种两剂,间隔28天。所有受试者、研究者和实验室人员均不知道干预分配方案。体液反应通过检测抗SARS-CoV-2 RBD IgG和中和抗体来进行评估,前者采用标准化ELISA方法,后者通过SARS-CoV-2假病毒和真病毒中和试验来检测。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评估SARS-CoV-2 RBD特异性T细胞反应,包括IFN-γ和IL-2的分泌。主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每剂接种后60分钟内,以及第7、14和28天的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次要安全性终点指标为每剂接种后第1、4、7和28天实验室检测发现的异常变化。关于免疫原性,次要终点指标为体液免疫反应:即基线、首剂接种后第28天、第二剂接种后第7、15和28天,SARS-CoV-2真病毒中和抗体、假病毒中和抗体和RBD特异性IgG的滴度。探索性终点指标是首剂接种后第7天以及第二剂接种后第7天和15天的SARS-CoV-2特异性T细胞反应。该试验已在www.chictr.org.cn上注册(ChiCTR2000039212)。
结果
2020年10月30日至12月2日,我们对230人进行了筛查,120名符合条件者随机接种了五种剂量的ARCoV或安慰剂(每组20人)。所有受试者完成了首剂接种,118人完成了第二剂接种。接种后56天内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发热是最常见的全身不良反应(5μg组20例中有1例[5%],10μg组20例中有13例[65%],15μg组20例中有17例[85%],20μg组20例中有19例[95%],25μg组16例中有16例[100%];p<0.0001)。3级全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μg组20例中无一例(0%),10μg组20例中有3例(15%),15μg组20例中有6例(30%),20μg组20例中有7例(35%),25μg组16例中有5例(31%),安慰剂组20例中无一例(0%)(p=0.0013)。正如预期的那样,所有组的大多数发烧在接种后的头两天都缓解了。第一剂或第二剂ARCoV后,请求的全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体液免疫反应,包括抗RBD IgG和中和抗体,在第二剂后7天显著增加,在接下来的14 ~ 28天达到高峰。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接种后7至14天达到高峰。15g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约为新冠肺炎疗养员的2倍。
解释
五剂ARCoV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可接受的安全性和诱导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支持ARCoV的进一步大规模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of China,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China,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China, and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声明:本网所转载的文章内容仅作为信息资源提供与分享,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用于或依赖于任何诊断或治疗目的,此信息不应替代专业诊断或治疗,如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