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mamobio@163.com

首页 > 学术前沿 > 基础医学研究 > 免疫学 > 自然免疫学: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杀伤性抗癌免疫细胞!

学术前沿

推荐新闻

研究新闻

产业文章

自然免疫学: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杀伤性抗癌免疫细胞!

发布:大分子生物 阅读量: 免疫学 2022-08-23

说到抗肿瘤免疫反应,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细胞毒性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作为一种适应性免疫细胞,T细胞的杀伤功能取决于肿瘤抗原的识别,但许多肿瘤类型缺乏免疫原性抗原[1]。

在这种情况下,天然淋巴细胞(ILCs)突出了肿瘤免疫监测功能,其中最著名的是自然杀伤(NK)细胞[2]。除了NK除了细胞,其他的ILCs它的功能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更认为ILCs类似的主要表现CD4 T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细胞的辅助作用,ILC也可能具有直接杀死靶细胞的细胞毒性功能。

最近,来自美国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李明团队在《自然》中·期刊发表了重要的免疫学研究成果。

他们发现ILC1可以感知肿瘤细胞分泌IL-15.从而发挥细胞毒性作用,直接杀死肿瘤细胞[3]。这一发现扩大了我们对天然淋巴细胞功能的认知,并可能为一些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想法。

论文首页截图

论文首页截图

肾细胞癌是男性和女性最常见的十大癌症之一,其组织学中不同的亚型表现出不同的治疗反应[4]。虽然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大大改善了肾透明细胞癌(ccRCC)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期(chRCC)患者对治疗反应通常较差[5]。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呢?

为了研究导致差异结果的免疫学基础,李明团队对从ccRCC和chRCC单细胞是晚期患者肿瘤中分离的免疫细胞RNA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癌症亚型浸润的免疫细胞确实有很大差异。

他们发现,ccRCC主要是中浸润CD8 T细胞,而chRCC有两种先天淋巴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其中一种是典型的NK另一种具有细胞特征ILC细胞特征。

单细胞测序数据表明,ccRCC中有大量CD8+ T细胞浸润,但chRCC中浸润的ILC1s相对更多

单细胞测序数据表明,ccRCC中有大量CD8+ T细胞浸润,但chRCC中浸润的ILC1s相对更多

此外,李明团队还分析了大量肾细胞癌肿瘤样本、癌旁正常组织和患者血液样本,以验证上述发现。他们发现,与正常的癌旁组织和血液相比,ccRCC肿瘤中CD8 T在chRCC组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相反,在chRCC中ILC细胞显著增加。

有趣的是,ILC1标记基因的高表达和chRCC患者较好的总生存率相关,但却和ccRCC相反的结果表明,患者的总生存率较差,ILC不同肿瘤的功能可能不同。

自然免疫学: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杀伤性抗癌免疫细胞!(图3)

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ILC1标记基因的高表达与ccRCC的不良预后相关,但在chRCC中情况相反

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ILC1在chRCC和ccRCC中有着不同作用呢?

研究人员分析单细胞转录组数据发现,尽管在chRCC和ccRCC肿瘤中都有ILC1浸润,但它们表现出不同的颗粒酶A表达模式。之前的研究已经发现,颗粒酶A可以介导靶细胞发生凋亡或焦亡[6,7]。

对chRCC和ccRCC肿瘤中颗粒酶A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可以发现,在同一chRCC肿瘤样本中,ILC1始终比NK细胞表达更多颗粒酶A,但ccRCC中则有着相反的结果。此外,来自chRCC肿瘤组织的ILC1比来自癌旁正常组织的ILC1表达更高水平的颗粒酶A。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ILC1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呢?先前的研究表明,细胞因子IL-15和其受体α链(IL-15Rα)形成的复合物,可促进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发育和效应功能[8]。

TCGA数据库分析发现,chRCC肿瘤比ccRCC肿瘤表达更高水平的IL15,这意味着肿瘤微环境中的IL-15水平可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调节ILC1的反应。因此,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了IL-15对ILC1的调控作用。

研究人员从RCC肿瘤中分离了ILC1,并将它们分别用两种不同剂量的IL-15/IL-15Rα复合物培养。结果发现,高剂量的IL-15/IL-15Rα复合物可以诱导ILC1表达更高水平的颗粒酶A。此外,高剂量的IL-15/IL-15Rα大大增强了ILC1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自然免疫学: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杀伤性抗癌免疫细胞!(图4)

高剂量的IL-15/IL-15Rα复合物增强了ILC1s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红色箭头表示ILC1,白色箭头表示死亡的靶细胞(K562)

值得一提的是,在TCGA数据库的chRCC患者样本中,IL-15表达水平和ILC1标记基因的富集程度呈正相关。此外,IL-15高表达的患者比低表达的患者有更好的总生存期。这些发现表明IL-15可以增强肿瘤中ILC1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这可能是控制chRCC患者肿瘤的一个关键机制。

接着,李明团队对这一发现进行了拓展——在其他上皮性恶性肿瘤中,IL-15是否也可以调控ILC1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乳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研究人员发现,在PIK3CA突变的乳腺癌患者中,ILC1的标记基因与更好的生存率相关,并且ILC1标记基因与IL15表达呈正相关。这些结果提示,IL-15调控的ILC1在PIK3CA突变的乳腺癌中也可能具有重要功能。

自然免疫学: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杀伤性抗癌免疫细胞!(图5)

在PIK3CA在突变乳腺癌患者中,ILC1的标记基因与更好的生存率有关ILC1标记基因与IL15表达呈正相关

进一步利用李明团队PyMT乳腺癌转基因小鼠模型(模拟PIK3CA突变乳腺癌)进一步破译肿瘤微环境IL-15对ILC1.调节机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细胞分泌了什么IL-15影响了ILC1的功能?

利用李明团队IL-基因小鼠发现肿瘤中的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高度表达IL-15.但奇怪的是,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条件性敲除IL15基因后,浸润在肿瘤中ILC1的比例和功能没有受到影响。同样,李明的团队也发现了血细胞和基质细胞的来源IL-这个过程不会受到影响。

既然这些细胞似乎不受影响ILC1.肿瘤细胞是否能直接调节吗?ILC1的反应呢?研究人员通过荧光成像发现,ILC它似乎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并直接感知肿瘤细胞,因此肿瘤细胞本身是否可以分泌IL-15驱动ILC1抗肿瘤免疫反应呢?

研究人员有条件地敲除肿瘤细胞IL-15基因后发现肿瘤浸润ILC1的数量显著减少,剩下的数量显著减少ILC1的效应功能也下降了。结果表明,肿瘤细胞来源IL-调节细胞毒性ILC缺乏这些效应细胞会导致肿瘤免疫反应受损。

自然免疫学:中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杀伤性抗癌免疫细胞!(图6)

IL-15在PyMT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敲除肿瘤细胞的IL15后,肿瘤中ILC1的比例显著降低

总之,这项研究揭示了先天性淋巴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测机制。IL-15细胞毒性可作为组织驻留的警告素ILC这些发现可能会为一些癌症的免疫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8日,李明的团队仍在《科学》中·免疫学杂志报道了一群表达颗粒酶C的杂志ILC1细胞。

他们发现这群表达颗粒酶C的人ILC细胞来自ILC祖细胞,而和NK细胞、ILC2或ILC3.相互转化。这些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发现将扩展我们对ILC对肿瘤免疫治疗的认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新见解。

参考文献

1.T. N. Schumacher, R. D. Schreiber, Neoantigens in cancer immunotherapy. Science 348, 69-74 (2015).

2.L. Chiossone, P. Y. Dumas, M. Vienne, E. Vivier,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other innate lymphoid cells in cancer. Nat Rev Immunol 18, 671-688 (2018).

3.E. R. Kansler et al., Cytotoxic innate lymphoid cells sense cancer cell-expressed interleukin-15 to suppress human and murine malignancies. Nat Immunol 23, 904-915 (2022).

4.C. M. Diaz-Montero, B. I. Rini, J. H. Finke, The immunology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Nat Rev Nephrol 16, 721-735 (2020).

5.B. A. McGregor et al., Results of 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 of Atezolizumab and Bevacizumab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Variant Histology and/or Sarcomatoid Features. J Clin Oncol 38, 63-70 (2020).

6.Z. W. Zhou et al., Granzyme A from cytotoxic lymphocytes cleaves GSDMB to trigger pyroptosis in target cells. Science 368, 965-+ (2020).

7.J. Lieberman, Granzyme A activates another way to die. Immunol Rev 235, 93-104 (2010).

8.P. F. Fiore et al., Interleukin-15 and cancer: some solved and many unsolved questions.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8, (2020).

9.B. G. Nixon et al., Cytotoxic granzyme C-expressing ILC1s contribute to antitumor immunity and neonatal autoimmunity. Sci Immunol 7, eabi8642 (2022).


(声明:本网所转载的文章内容仅作为信息资源提供与分享,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用于或依赖于任何诊断或治疗目的,此信息不应替代专业诊断或治疗,如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加载中~
加入收藏 ()
分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