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前沿 > 药学研究 > 中药 > 针灸改善轻度至中度克罗恩病患者的症状、肠道菌群和炎症
学术前沿
推荐新闻
2023粤港澳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峰会时间:2023年3月...
对于一般食品,经过提取后得到透明澄清的液体,检测亚硫酸...
数字PCR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单拷贝,并且摆脱对标准品的...
Whisper是最新的Evosep One创新,可实现...
数字PCR是全新的定量技术,基于单分子PCR方法来定量...
先前已有初步证据表明,在男性向父亲角色转变后,大脑皮层...
研究新闻
Kv1.3作为一种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在T淋巴细胞和B...
Kv1.3作为一种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在T淋巴细胞和B...
晚钠电流(late sodium current, I...
疼痛是临床上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发生与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
2023 CBIC第八届细胞生物产业(上海)大会 时间...
2023国际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深圳)大会 Inter...
产业文章
Kv1.3作为一种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在T淋巴细胞和B...
Kv1.3作为一种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在T淋巴细胞和B...
晚钠电流(late sodium current, I...
疼痛是临床上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发生与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
2023 CBIC第八届细胞生物产业(上海)大会 时间...
2023国际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深圳)大会 Inter...
针灸改善轻度至中度克罗恩病患者的症状、肠道菌群和炎症
背景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疾病,可以影响消化道的任何部分。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体重减轻。
目前治疗乳糜泻的药物(如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疗效并不理想,而且有些药物价格昂贵,还存在一些副作用。
针灸是一种替代疗法,已在全球范围内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针灸常与药物配合使用以达到协同作用。有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降低CD活动度指数(CDAI),提高轻中度活动度CD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过程
本研究调查了针刺对克罗恩病患者症状、肠道菌群和循环炎症标志物的影响。从2015年4月到2019年11月,研究人员筛选了66名对药物治疗没有反应的轻度至中度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配到针灸组或假手术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每周3次,共12周,随访36周。
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为对药物治疗无反应的轻度至中度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
干预组:按WHO标准对相应穴位进行针刺。施灸时,取足三里、天枢两侧施灸。将艾条点燃,固定在距离穴位表面3 ~ 5厘米的艾架上。穴位皮肤表面温度维持在43±1°C,使用微型红外测温仪监测。针刺30min。每周三次,12周治疗,36周随访。
对照组:针刺穴位与针刺组相同,仅引起轻度疼痛,不刺透皮肤。施灸时,点燃相同类型的艾条,但将其固定在距离穴位皮肤8 ~ 10cm处,温度为37±1℃,施灸时间为30分钟。每周三次,12周治疗,36周随访。
结局指标
一、①主要结局:
治疗结束时(第12周)临床缓解的患者比例(CDAI评分)
②次要结局:
第24、36和48周临床缓解患者的比例;
临床有效率(即CDAI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分较基线下降70分);
第12、24、34和48周CDAI评分和血清CRP水平的均值变化;
第48周无皮质类固醇缓解患者的比例;
第48周CDEIS评分和HS的平均变化;
第24、36和48周复发患者的累计比例。
安全结局包括生命体征(血压、体温、心率、脉搏)、与针灸相关的不良反应。
二、粪便微生物和钙保护素的变化。
三、循环炎症标志物。
主要结局:在第12周干预组的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次要结局:
a:干预组的临床缓解率在第24、36和48周(分别为78.8%,78.8%,84.9%),显著高于对照组。
b: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在第12、24、36和48周(分别为72.7%,84.9%,87.9%,87.9%)显著增大。
c:在第12、24、36和48周,干预组患者的CDAI(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分较基线相比,均值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
d:干预组在第12、24、36和48周时,CRP(c反应蛋白)水平较基线相比,均值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
干预组的CDEIS(克罗恩病内镜严重程度指数)评分和HS(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变化较基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EIS: 4.1, 95%CI: 0.8−7.4, P= 0.015; HS: 2.4,95%CI: 1.0-3.8, P= 0.002)。
肠道微生物群可操作分类单位的数量增加,普氏粪杆菌和粪红球菌的相对丰度上升。
循环炎症标志物结局:针灸后12周,血浆二胺氧化酶、脂多糖、Th1/Th17相关细胞因子降低。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了针灸对传统药物反应较差的轻中度活动性乳糜泻患者的长期疗效。我们证明,针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以诱导和维持缓解在长期。针刺的治疗效果与肠道抗炎菌和短fas产生菌的相对丰度增加、肠道屏障功能增强以及Th1 / th17相关的促炎细胞因子抑制有关。这项研究表明,针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轻至中度乳糜泻患者,特别是那些对传统药物治疗反应较差的患者。
(声明:本网所转载的文章内容仅作为信息资源提供与分享,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用于或依赖于任何诊断或治疗目的,此信息不应替代专业诊断或治疗,如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