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mamobio@163.com

首页 > 学术前沿 > 药学研究 > 抗体 > 一文读懂如何针对HBV抗原位点开发特异性scFv抗体

学术前沿

推荐新闻

研究新闻

产业文章

一文读懂如何针对HBV抗原位点开发特异性scFv抗体

发布:大分子生物 阅读量: 抗体 2022-05-13

题目:S17与乙型肝炎病毒Pre-S2表位互作研究

单位:台湾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医学系

期刊:Viral immunology

影响因子:2.25

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 )感染的流行病学是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慢性HBV感染易出现如慢性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 HCC )等临床表现(图1.图片来源于网络)。研究表明,位于HBV 包膜外表面的特异性区域pre - S2在HBV感染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开发靶向pre - S2的scFv抗体片段有望用于HBV 感染免疫治疗。

图1. HBV病毒粒子模型图

图1. HBV病毒粒子模型图

研究思路

台湾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的科研人员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由HBV感染史的人体内分离制备了单链可变区域抗体片段(scFv),靶向HBV表面抗原(HBsAg)的PRE-S2表位。将scFv表达和制备后。接下来,研究人员对pre-s2进行了序列分析,预测了5个关键氨基酸位点,制备了5个多肽片段,之后利用WB,ELISA,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染色分析分别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确认了与靶蛋白HBsAg的特异结合活性,筛选出多肽123 – 145与scFv S17进一步利用LSPR技术实时定量分析多肽与S17的亲和力(KD)以及动力学(结合速率常数kon/解离速率常数koff),最后利用分子对接分析了S17与抗原的结合。

图2. 文章研究思路

图2. 文章研究思路

研究结果

1. 淘汰效率评价显示,洗脱的噬菌体滴度增加,表明淘汰后特异性克隆得到富集。

2. 通过WB和ELISA对挑选的scFv与重组HBsAg鉴定其结合能力。

3. 流式细胞分析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其中一种scFv,S17能够识别HepG2215细胞膜上表达的内源性HBsAg。

4. LSPR技术进一步确定scFv S17与前S2表位的结合亲和力为4.2·10-8M,具有非常强的亲和力;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分析,发现两种离子相互作用是scFv S17与前S2相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

图3. LSPR技术对S17与PRE-S2进行亲和动力学分析

图3. LSPR技术对S17与PRE-S2进行亲和动力学分析

研究结论

本研究种开发出了靶向pre - S2表位的scFv抗体片段S17,有望用于未来的HBV 感染免疫治疗。在抗原-抗体的互作分析时, LSPR技术不仅可以确认关键氨基酸位点改变之后,抗原与抗体是否互作,还可精准定量分析结合快慢、解离快慢 (kon,koff)以及结合的量。

参考文献

Chang C Y, Chang F L, Chiang C W, et al. Interaction of S17 antibody with the functional binding region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pre-S2 epitope[J]. Viral Immunology, 2018, 31(7): 492-499.


LSPR技术无需任何标记即可实时和快速检测两个分子间能否结合、结合方式、结合过程(kon,koff)和结合强度(KD)以及结合量(浓度检测)。基于LSPR技术的OpenSPR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和仪器成本低、较低的芯片使用和维护成本、以及仪器使用简单的特点。可用于抗原-抗体、蛋白-蛋白,蛋白-多肽,蛋白-小分子,蛋白-核酸,核酸-小分子等分子间的亲和力检测,并兼容纳米颗粒,病毒样颗粒,血清血浆,细胞等粗提样本的分子互作研究。

让每一个生物实验室都有一台自己的分子互作仪

一文读懂如何针对HBV抗原位点开发特异性scFv抗体(图4)


(声明:本网所转载的文章内容仅作为信息资源提供与分享,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用于或依赖于任何诊断或治疗目的,此信息不应替代专业诊断或治疗,如有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加载中~
加入收藏 ()
分享
加载中~